2023年6月,我院汉语言专业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各年级本科生开始进行为期4周的夏季学期语言实践教学活动。
6月15日🍝,曾艳🦞、陶小路两位指导老师带领语言实践(3)的37名同学来到虹口区鲁迅故居和鲁迅纪念馆参观采访👨👦👦。本次实践主题是上海市民文学阅读现状调查。结合同学们的课程学习内容,主要调查上海市民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了解程度和文学素养⚾️。在鲁迅纪念馆🐲,同学们认真观看了《十年居上海——鲁迅之日常》的展览💆🏿♂️。展览从鲁迅在上海十年的衣食住行出发🚵🏼,用大量实物呈现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况,集中展示了鲁迅在上海时期表现出的崇高精神和价值观,也展示了他殚精竭虑,塑造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艰难历程👩👧👦。同学们在展品前久久驻足🙏,默读着展品说明🗽,通过这些历史的见证物👨👧👦,与伟人展开心灵的对话。

6月17日👩👩👦,李文韬、杨英颖、杨昱华三位指导老师带领语言实践(2)的45名同学来到人民公园进行调查和访谈。此次实践主题为“上海话的学习和传承情况调查”☕️。任务有两项,一是向上海本地人学习用上海话朗诵一首古诗或者童谣♈️,二是调查上海居民对于上海话使用和传承情况的态度。同学们4人一组🧚🏽♀️,手持调查问卷,相继开展了采访活动。虽然下着小雨🫵🏽,也挡不住同学们实地采访的激动和兴奋。有时候,同学们也会碰到对方拒绝采访的情况👋,但大家毫不气馁,继续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🚵🏽♂️,直至顺利完成调查🔋。通过这次实践活动,同学们纷纷表示线下的调查十分有趣,虽然这种挑战让自己感到紧张和压力,但是能近距离地接触上海居民,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,还能向老年人学习上海话,他们都觉得很有意思,且收获良多。



6月21日,张丽华、刘春梅两位指导老师带领语言实践(1)的29名同学来到大宁公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。此次实践的主题是关于上海市民喜爱的休闲活动的调查。同学们带着访谈提纲以及为受访者准备的小礼物,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语言实践活动。一组同学发现一位老大爷正在拍池塘里的盛开的荷花,他走上前去根据事先拟好的访谈提纲用汉语询问起来👈🏽,大爷一边擦着汗,一边耐心地回答着问题🧑🏻🦼,还展示了一些摄影技巧👩🏽🦲。最后🕛,同学拿出一瓶花露水给大爷以表示谢意。同学们表示此次实践活动很有意义🙇🏻♂️,他们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🤒,一边和上海市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🗾,不仅使自己的汉语口语得到了锻炼🏋🏼♂️,而且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上海市民对休闲活动的热爱。

在完成实地走访环节的实践活动后👩❤️👩,同学们开始进入调查数据收集、整理和分析的过程,之后将提交完整的调查报告,并在最后的答辩会上口头报告分享自己的实践收获🚴🏽。
照片提供:曾艳、刘春梅🥗、李文韬
撰稿1️⃣:杨昱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