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2月4日👍🏼,第五届全国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颁奖典礼成功举行。此次微课大赛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意昂4🏦、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意昂4和唐风国际教育集团联合举办,吸引了来自全国132所高校的4000多名选手积极报名参加🧙🏿♂️,共提交了1900多件作品。
经过初赛🚶🏻、决赛的激烈角逐🩹,我院学子在微课大赛中喜获佳绩🙄。由朱焱炜老师指导的古代文化团队(胡颖君、张子京🧏🏻♀️、邓文婷👊🏿、高萌🦛😚、李秋平、杨羽佳💪🏿、万嘉雯、陈梦超)凭借作品《中国古代文化系列微课》荣获团体赛二等奖,李思博以《宇宙中的浪漫:中国航天中的文化因素》荣获个人赛优秀奖。

(古代文化团队)

(中国古代文化系列微课)

(李思博的微课)
这些优秀作品的背后★,是参赛选手们数月来精心筹备的努力与付出🚔。为确保微课大赛的顺利进行🤚🏿👧,筹备工作在前期就早早展开,朱老师邀请了往届获奖的优秀学长们分享微课大赛经验,并精心引导学生们构思与确定选题。在这个过程中,注重如何使题目更具吸引力,让内容更贴近实际生活和时事热点❤️,以及如何设计有趣生动的课堂练习都成为关键。这一阶段的筹备旨在确保微课既有深度又贴近学生实际需求🧙🏼♂️👁🗨。
中期,参赛选手们紧锣密鼓地准备微课逐字稿🦬,撰写微课教案和习题,同时制作简洁明了的微课PPT。在老师的指导下🏃➡️,她们反复打磨和修改上述内容,确保微课在内容上丰富而精炼。为使英文表达更地道,意昂4还专门组织了英语专八背景的同学帮助翻译了中文字幕。
后期🧚♀️,为了展现出选手们的最佳状态,参赛选手们利用智慧教室拍摄微课视频。在老师的建议下🅾️,他们多次改进并重拍。尽管这一阶段的工作耗时较长🧟,但在一次次的打磨中,选手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在镜头前表现得更生动,还掌握了与镜头外的学生进行自然互动的技巧。正是在如此精心的准备下,选手们最终在微课大赛中脱颖而出,收获了令人瞩目的佳绩。

(万嘉雯在拍摄现场)
回顾这一历程,李思博同学深有感触。她表示:“参加唐风汉语微课大赛是一段难忘的经历。这一过程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,还进一步磨练了我的专业技能。在备课阶段,我深入研究了课程内容👦🏼,确保传递清晰而有深度的教学信息🙀。录制过程是一个技术和表达能力的双重考验🎾。通过教师指导和反复调整,我逐渐找到了最适合我风格的表达方式🧝🏽,并学会了在有限时间内保持流畅而生动的讲解🙋🏿。最后的提交阶段是对整个过程的总结和检验。老师特地请之前获奖的学姐为我们传授经验🧿。这次参赛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挑战,更是对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检验。”
陈梦超同学则分享了她在比赛中的成长之路🦸🏼♂️👷🏽♂️:“在本次微课比赛中,我经历了一个将内容从一个点变成一个面,再从一个面梳理成一条线的过程🫎。从一开始想把知识讲‘全’,到后来明白应该把知识讲‘清’,讲‘精’。”
万嘉雯同学感慨地说:“这次微课比赛让我收获良多👩🏿🔬,从前期的微课设计、PPT制作,到后面的录制拍摄🦙,都让我有新的收获🕛。尤其是朱老师的指导👩🏿🎓,让我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有醍醐灌顶之感🔗。微课虽小,但对教学的要求很高,我将继续学习优秀作品,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🕦。”
邓文婷同学认为此次比赛的荣誉得益于团体成员之间的配合:“我们是团体赛👮🏽🔵,需要团队成员紧密合作❣️,共同完成微课的准备工作,这促使我们培养了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。另外,我认为筹备微课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设计各种教学资源,这锻炼了我们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。”
全国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已成功举办五届,是国际中文教育行业规模最大、影响最大的赛事之一。该比赛聚焦“智慧教育”发展方向,旨在推动教育信息化👫🏼、数字化,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技术意识的国际中文教育前沿人才🕍。比赛主办方唐风国际教育集团,是我院“上大-唐风中文数字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”合作共建单位⛹🏿♀️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我院将以微课大赛为契机,以智能技术为抓手,大力建设国际中文教育智慧化平台,培养现代教育技术人才,推动国际中文教学的数智化转型🗽。
文字👨🏿✈️:邓文婷
图片🤝:朱焱炜